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考试提醒 添加收藏 XML
江苏考试类别
江苏考试地区
江苏公务员资讯网,为您提供公务员考试第一手资料!
您的当前位置:江苏公务员资讯网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

2015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包容性发展

Tag: 江苏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 申论热点 2015-01-23 【 打印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申论热点:包容性发展
  【背景链接】
  发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正确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需要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也要遵循社会规律,实现以人为本的包容性发展。
  习近平在2014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2015年1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深圳考察,在会见深圳四套班子领导后,对深圳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继续种好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二是打造创新发展的道路,三是成为包容发展的示范城市。
  随后李克强总理到广州视察,在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情况时强调,要提倡“包容性发展”,必须改善农民工、城市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努力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给他们纵向流动的公平机会。
  【深度解析】
  [包容性发展的内涵]
  第一,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发展,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新常态下,我们可以不必纠结于速度,而用更大的精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发展,让更多的发展成果落实到群众身上。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更加需要平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加大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力度,化解突出矛盾,为人民办实事,让人民得实惠,不断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把发展中的“人”字写得更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发展。
  发展以人为本,发展属于每个人,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可以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打破阶层固化、利益藩篱,让每个人拥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机会,使不同社会群体、市场主体各得其所、各展其能,为发展夯实最广泛、最深厚的社会根基。
  第三,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加快民生改善的发展。
  改善民生已取得巨大进步,但还有不少历史欠账和薄弱环节,人们向往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住房、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聚焦点放在惠民生上,雪中送炭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向民生改善要发展潜力。
  第四,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改革发展稳定越来越彼此交融、相互作用,如果发展成果、改革红利不能惠及全体人民,发展将没有意义,改革会失去动力。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寻求“最大公约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和谐稳定,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推进改革发展。
  [意义]
  一是包容性发展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呈现出开放性,能积极回应社会公众多层面利益需求。
  在市场经济体制呈现出的高度分化的利益格局下,不同的民意诉求和公共意见表达会日趋增多,包容性发展注重统筹协调,及时回应社会公众需求,通过建构起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常态化利益表达渠道,以确保政策的制定公平公正,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保证政策目标群体都能公平分享社会资源和经济发展成果。
  二是包容性发展能够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使多方利益关系得到有效整合。
  当前,各利益主体日益多样化、各阶层间的差距和不信任日益扩大化,围绕具体利益的纷争越来越多。如何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化解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整合各阶层多方利益关系成为严峻的现实课题。包容性发展比较注重发展主体的各司其职,在承认差异性的前提下,寻求彼此间的有机对接与和谐交融。将局部或团体的利益有效转化为互相兼容的利益,并确保公共利益的有效表达与维护,从而维系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三是有利于增进各阶层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理化流动。
  一方面,包容性发展通过建构良性化互动机制有益于阶层矛盾的宣泄和压力的释放,从而减少各阶层之间的摩擦与利益隔阂。与此同时,这种包容性和良性互动也让各阶层间流动日益频繁,对打破各阶层之间的壁垒,增进阶层之间的团结互助与交流合作意义深远。另一方面,包容性发展倡导的合理化流动,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合理获得自己应有地位和改变自己命运的平等机会。这种以平等和自由为价值指导的利益整合机制和包容性原则为社会最底层的民众提供了改善不良境遇的机会。
  [建议措施]
  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首先有赖于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的建立,为人民提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上不封顶”。
  同时,还有赖于政府重视改善民生,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线,保障人民的基本民生需求,“下有托底”。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5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企业与慈善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