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考试提醒 添加收藏 XML
江苏考试类别
江苏考试地区
江苏公务员资讯网,为您提供公务员考试第一手资料!
您的当前位置:江苏公务员资讯网行测资料 >> 判断 >>

江苏公务员网:巧用矛盾法快速解答逻辑判断

Tag: 江苏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 逻辑判断 2011-11-18 【 打印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判断主要考查分析推理类题目、必然性推理题目和可能性推理题目。下面是江苏公务员考试网(www.jsgwyw.org)对2007——2011年逻辑判断的考试规律进行的总结,供考生参考:
2007-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题型题量分析
  判断推理历来也是江苏公务员考试的重要内容,其中尤以逻辑判断为重点和难点所在,且逻辑判断部分在国考和各地方公考中均有其独特之处。尽管如此,逻辑判断却不是无规律可循的,它不但有规律,而且规律性极强。公务员考试教材中心专家认为,在备考学习过程中,学习逻辑不仅应该学会各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更要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在遇到未知题型时把握机会,赢取高分。

  矛盾关系及其推理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为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为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矛盾关系的推理考察是考生普遍反映的难点所在,所谓难的原因有二:一是知识点较多;二是有些知识与我们日常理解有偏差。
  考生要针对上面两个问题进行复习:一是结合给出的例子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在学习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时可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帮助记忆。二是对于与日常理解有偏差的知识点,要重点记忆。另外还要对江苏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中给出的每道例题细细品味,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题。
  常见的矛盾关系有以下几种:
  1.直言命题:“所有S都是P”和“有些S不是P”;(全称肯定和特称否定)
  “所有S都不是P”和“有些S是P”;(全称否定和特称肯定)
  “某个S是P”和“某个S不是P”; (单称肯定和单称否定)
  2.复言命题:“P并且Q”和“非P或者非Q”;
  “或者P,或者Q”和“非P并且非Q”;
  “如果P,那么Q”和“P并且非Q”;
  “只有P,才Q”和“非P并且Q”;
  如果两个命题具有矛盾关系,则称一个命题是另一个命题的矛盾命题。可以从一个直言命题为真推出其矛盾命题为假,也可以从一个直言命题为假推出其矛盾命题为真。
  示例:“所有的人都去春游”和“有人不去春游”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如果“所有人都去春游”这一命题为真的,那么“有人不去春游”就一定是假的
  在公务员考试中,利用矛盾命题这一特点,可以快速解答一些题目。下面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将举例说明:
    例题1:方宁、王宜和余涌,一个是江西人,一个是安徽人,一个是上海人,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方宁和安徽人不同岁,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
  根据上述断定,以下结论都不可能推出,除了:
  A.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安徽人,余涌是上海人。
  B.方宁是安徽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江西人。
  C.方宁是上海人,王宜是江西人,余涌是安徽人。
  D.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安徽人。
  【解析】:这道题中,从题干中的直言命题中并没有找到矛盾的所在,但是我们可以从题干中虚拟矛盾来使推理简单化,题干中说,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可以得知,王宜不是安徽人,则必然是真。虚拟矛盾,王宜是安徽人,则必然是假,看选项,将A排除。同理,B排除,则余勇必然是安徽人,最后,根据假设王宜是上海人,余勇=安徽人,王宜=上海人,将题干转化,余勇比王宜大,余勇比王宜年龄小,很明显是矛盾的。所以D最后排除。
  例题2: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解析】:从题干中,共有四个人的口供,仔细看过之后,丁的口供经过转化其实就是:“我不是罪犯”。很显然,丁和乙的口供有矛盾,所以这两个人必然有一个人是说的真话,一个人说的是假话。在看题干中说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所以得出甲和丙说的是真话,即从甲的口供得出丙是罪犯,再从丙的口供中得出丁是主犯,答案显而易见!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2江苏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题备考攻略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