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考试提醒 添加收藏 XML
江苏考试类别
江苏考试地区
江苏公务员资讯网,为您提供公务员考试第一手资料!
您的当前位置:江苏公务员资讯网事业单位综合知识 >> 政治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观练习题(3)

Tag: 马克思主义 2011-03-29 【 打印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观练习题(2)参考答案:
  1、答: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 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真正解决问题,切实使生产力发展快一些,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任何把二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答:(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何者是本原?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分成两大阵营。凡是断定意识、思维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质是第二性的,即主张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学说,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反之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说。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与之相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反之,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②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的,其观点属于可知论。但也有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其观点属于不可知论。
  (3)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斗争中,始终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3、答:(1)度是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圈、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事物的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发生质变。
  (2)掌握事物的度对于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其次,只有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高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人们通常说的“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4、答: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运动形式。同时,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
  (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对该社会制度的社会体制某种程度的调整,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2)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而社会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3)社会革命就其一般规律而言,往往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形式,实现国家政权的转移。社会改革一般说来,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5、答:(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体系的构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和产品的分配方式。这三项内容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着决定作用,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2)生产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包括原始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和共产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另一类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包括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6、答:(1)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
  (2)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即互相区别,又互相依赖、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转化。首先,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有意识的行动的产物,它随观念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定的现实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
  7、答: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长期存在并占统治地位,其根源在于:
  (1)阶级根源。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剥削者总是垄断脑力劳动的特权,被剥削阶级被迫从事物质生产劳动。所以,剥削阶级必然夸大脑力劳动的作用,夸大个别人物的聪明才智的作用,贬低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群众的作用。
  (2)社会根源。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规模狭小,因而限制了人们眼界,使人们看不到物质生产及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3)认识论根源。如果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只停留在人们的思想动机上,特别是只着眼于少数英雄人物的思想动机上,就会片面夸大他们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得出英雄创造历史的结论。
  8、答:(1)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是指主观对客观的能动作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和能力。主观能动性为人类所特有,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及其现象,把握事物的必然性,就把握了事物的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及普遍性的特点。
  (2)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客观规律性是属于物质世界自身;主观能动性是属于意识。但两者又都统一于世界的物质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首先,客观规律向主观意识的转化,这是说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事物的规律,用观念去把握这种规律,这时客观规律便转化为人的主观意识。
  其次,人的意识再把自己认识的规律同目的、理想结合起来,形成计划、方案、政策、方针等,并把它付诸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使之又转化为客观的东西。上述的全部过程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所以尊重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管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毫无作为,恰恰相反,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可以认识规律,而且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9、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也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
  (1)所谓意识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对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即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
  ①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过过程。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③意识的能动性突出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
  ④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3)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使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获得成功,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①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②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③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4)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实践。
  ①意识本身只是精神、思想观念等,它本身并没有什么实在的力量,也不能实现什么。所以人们常说:思想、精神、理论是苍白的。
  ②思想、理论、精神只有掌握了群众,变成指导群众的实践,才能显示它的巨大威力,它自己也才能得到实现。
  ③要把意识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10、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之所以构成为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决定着其它一切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决定着整个社会面貌、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这两对矛盾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需要经常解决的矛盾。
—————————————————————————————————————————————————————————————
  简答题
  1、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
  3、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4、简述社会进步是客观的历史过程。
  5、简述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6、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正确性。
  7、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认识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8、简述人类历史上及当代环境问题。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
  9、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大意义。
  10、简述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主要形式。
  参考答案详见下期更新!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