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考试提醒 添加收藏 XML
江苏考试类别
江苏考试地区
江苏公务员资讯网,为您提供公务员考试第一手资料!
您的当前位置:江苏公务员资讯网事业单位综合知识 >> 政治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观练习题(18)

Tag: 马克思主义 2011-05-18 【 打印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观练习题(17)参考答案:
  1、答:(1)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众多哲学派别都没有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唯心主义者从意识、精神本身去寻找真理的标准,用认识去检验认识,否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尺度。这就把真理的标准变成主观的不确定的东西,因而是错误的。旧唯物主义者由于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因而一般来说都主张检验真理有客观标准。但是,他们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把客观事物作为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因而也没有科学地解决真理的标准问题。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科学地解决了真理的标准问题。多次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相符合、相一致。这只停留在主观认识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因为如果不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就无法判定它是否符合实际。同样,只停留在客观实际范围内也不行,因为客观事物本身并不回答人们的某种认识是否与它相一致。要检验真理就必须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因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方面,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中包含着主观的因素。另一方面,实践虽然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但它又超越了主观认识的范围,是一种变革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正因为实践既包含着主观的因素,又具有客观性,因而它具有直接现实性。所谓直接现实性,就是实践能把主观认识变成客观现实。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这样实践就能起到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并加以对照的作用。一般说来,人们在一定思想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如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那么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如果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就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2)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978年,我国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对于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恢复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答:(1)国家作为阶级压迫的工具,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其对内职能是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对本阶级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以保持统治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统治地位,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其对外职能是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国家除去阶级压迫工具的职能以外,还有多方面的其他社会职能。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人民民主专政,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没有消失:
  第一,在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国际敌对势力又不断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搞“西化”、“分化”阴谋。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就必须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还担负着组织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要保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要保证改革开放的健康、顺利进行,这也要求必须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3、答:(1)社会进步的必然性和曲折性原理告诉我们: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动力,在于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然而社会进步总是要经历许多曲折和反复,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进步通过社会形态的新旧更替实现,但这种更替从来不是毫无阻碍的,它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旧势力和反动阶级的抵抗。因为社会形态的更替对于旧势力阶级来说,就意味着被推翻、被打倒,被抛出历史舞台,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抵御和反抗是顽固而持久的,使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最终取代旧的社会形态,常常要经历上百年甚至几万年的反复较量。
  (2)掌握社会进步的必然性和曲折性原理,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发展中所遇到的挫折。我们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观察社会主义,要看到社会主义社会要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剥削,这一取代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以往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因此,也必然会出现更多的曲折,发生许多更为复杂的情况。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在曲折和反复面前,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4、答:(1)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主要包括三项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2)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但是,原有的政治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如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现象,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只有改革原有的政治体制,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存在着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权力、决策高度集中,法制不健全等现象,严重妨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扫清道路,才能巩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
  5、答:(1)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和运用。所谓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说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首先,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
  其次,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切工作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无产阶级政党要实现对人氏群众的正确领导,必须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而群众路线则是贯穿于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之中的根本的工作路线。离开了群众路线,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就无法在工作中克敌制胜。
  总之,坚持群众路线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
—————————————————————————————————————————————————————————————
  论述题
  1、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2、运用人的价值论,说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3、结合中国改革的实际说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4、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5、用哲学发展史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引起的哲学上的革命变革。
  参考答案及解析详见下期更新!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